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重阳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5-02 10:18:22阅读:129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


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送陈越之河中宁观


魏野

宁亲高堂舜井西,欲辞东合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岐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菩萨蛮·老人谙尽人间苦


朱敦儒

老人谙尽人间苦。近来恰似心头悟。九九是重阳。重阳菊散芳。出门何处去。对面谁相语。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


水调歌头 戊申季秋月十有九日,赏芙蓉於汝


王寂

,盖暮年游宦之情不能已也岸柳飘疏翠,篱菊减幽香。蝶愁蜂懒无赖,冷落过重阳。应为百花开尽,天公著意留与,尤物殿秋光。霁月炯疏影,晨露?红妆。柰无情,风共雨,送新霜。嫁晚还惊衰早,容易度年芳。只恐韶颜难驻,拟倩丹青写照,谁唤剑南昌。我亦伤流落,老泪不成行。


虞美人·菊花不等重阳到


黄人杰

菊花不等重阳到。昨夜都开了。
问知仙子是生辰。彩翠浮金来供、玉壶春。
周郎莫计文君寿。头白须相守。
从今更数百年期。月底云间同跨、彩鸾归。


屯溪访故人


程永奇

主人溪上宅,乌几屡曾凭。
山直西南向,田分上下层。
池鲜熟锦鲤,塘果致青菱。
此去重阳近,遥岑共一登。


晚菊


潘玙

可惜重阳已过期,黄花无灵绕山篱。
政缘懒作趋时态,多少幽香人不知。


九日呈戴兄


孙岩

一别三十载,而今近讲堂。
萧条同甲子,强健又重阳。
萸菊数杯酒,烟云千仞冈。
偶然为此梦,宁复次公狂。


九峰过重阳


陈藻

算来七十五重阳,无酒今朝对菊黄。
记得苏杭船上坐,一番醒眼咏诗章。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庭前:又作檐前
--------------------------
  【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盖献《西岳赋》之后。

  庭前甘菊移时晚①,青蕊重阳不堪摘②。明日萧条醉尽醒③,残花烂慢开何益④?篱边野外多众芳⑤,采撷细琐升中堂⑥。念兹空长大枝叶⑦,结根失所缠风霜⑧。

  (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种,甘者可入药,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云众芳细琐者,薏之属也。移时晚。言移植后时。根失所,谓失其故处。)

  ①鲍令晖诗:“庭前华紫兰。”晋《清商曲》:“甘菊吐黄花。”《枯树赋》:“九畹称根。”②魏文帝书:“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名曰重阳。”梁元帝诗:“时蔽摘花人。”③陶潜诗:“风声自萧条。”《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④庾信诗:“残花烂慢舒。”⑤《世说》:颜延之于篱边,闻张演与客语。《尔雅》:“野外谓之林。”《楚辞》:“哀众芳之芜秽。”⑥谢脁诗:“遇君时采撷。”《抱朴子》:“臭鼠之细琐。”刘桢诗:“万舞在中堂。”⑦《书扒》:“念兹在兹。”古诗:“枝叶日夜寒。”⑧陆机诗:“结根奥且坚。”繁钦诗:“惠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南史》:刘俣诗:“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释】: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 :“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
开头三句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 。“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 ”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 ,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催 ”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 。宋哲宗绍圣初年,章等人执政,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 。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此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慨是最早的开了问花之风。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 ,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东坡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 :“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秦少游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来看,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 ,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 ,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 ;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久过重阳菊英粲然即事十首


方回

倏过重阳几一月,菊花更觉有精神。
必重阳日始赏菊,此是人间最俗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清明日作


释行海

柳外田园耕野苔,长安谁又弃官来。
黄花亦谓先生死,岁岁重阳少得开。


醉落魄/一斛珠


赵善括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涯客。
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
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
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


金缕曲/贺新郎


刘辰翁

我误留公住。看人间、犹是重阳,满城风雨。父老棠阴携孺子,记得元宵歌舞。但稽首、乌乌无语。我有桓筝千年恨,为谢公、目送还云抚。公不乐,尚何苦。
吾侬心事凭谁诉。有谁知、闭户穷愁,欲从之去。闻道明朝生申也,满酌一杯螺浦。又知复、明年何处。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骢马来当路。香瓣起,胜金缕。


登仙门


马钰

师也师也。重阳师也。处玄机,静中清也。起金莲,玉花社,有谁知也。化人人,渐归道也。这扶风,非开悟,亦非愚也。辨假真,稍能明也。细寻思,心豁畅,略无疑也。想师范,没人过也。


砌下黄菊暮秋始开为赋此篇


郑刚中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
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
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
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桃源忆故人 得遇


马钰

马风曩日肥家子。缘甚黜妻屏子。便做飘蓬贫子。因遇重阳子。从斯道号丹阳子。尘事并无些子。悟彻男儿产子。决定成仙子。


纯甫以予去岁九日赴东阳今年复趋府作菊花问


强至

问篱菊,何事秋香欠春馥。
渊明岁岁走征途,冷落重阳谁采劚。

【原题】:
纯甫以予去岁九日赴东阳今年复趋府作菊花问答见遗因以戏答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