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子规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3-23 22:35:41阅读:111

罢县解归途中闻子规三首


曾丰

轻舍柴桑悔欲追,虽无所激亦谋归。
子规大似相知浅,犹虑渊明未见机。


过郑司业旧居


陈淳祖

司业閒居处,门前烟树低。
见山怀旧隐,抚壁试新题。
燕语花初落,蜂衙日自西。
一年春事毕,又见子规啼。


满江红·点火樱桃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释】:

  ①词由暮春而发思乡之念。上片以描摹春色为主,春色虽好而将归;春带愁来,却不带将愁去,把愁留在人心里。下片由春愁而乡愁,是家国千里之愁,无人可诉之愁,乡梦难成之愁。结拍子规啼月,抒有家难归之愁。词人层层推进,多方烘托,思乡之愁写来既炽烈缠绵,又含蓄深沉。
  ②“点火”两句:似火樱桃,如雪荼■〈艹縻〉,映辉斗艳。荼■〈艹縻〉(túmí涂迷):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艹縻〉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③“春正好”两句:言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鲜的土阶。
  ④“乳燕”两句:描摹燕飞莺歌情景。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⑤“问春”两句: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赵德庄《鹊桥仙》词:“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稼轩《祝英台近》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⑥“层楼”四句: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
  ⑦“把古今”两句:谓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
  ⑧“蝴蝶”两句:乡梦难成,惟闻子规啼月。此反用唐人崔涂《春夕》诗意:“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遂以蝴蝶称梦。参见前《念奴娇》(“为沽美酒过溪来”)注③。子规:亦名杜鹃,见前《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注②。按:崔诗指杜鹃花,辛词指杜鹃鸟。
  ⑨“听声声”两句: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这首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他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全词的中心是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 。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他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
在他的笔下,暮春的景致是何等地使人眼花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 ,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
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 。“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 。⋯⋯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读者切莫责怪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怎么会沾染上小儿女的伤春感怀,辛弃疾这里别有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岂不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 ,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他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这三句与作者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作者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 ,“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 ,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 ”,偏重于指“今 ”。今之恨 ,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者!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 。《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 ”。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 。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 ”。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 。“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 ”,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 ,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 ,不依靠比兴等手法。
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本词就是属于后类。

柳梢青·远帘笼月


吕渭老

远帘笼月。谁见南陌,子规啼血。萸糁菊英,整冠落帽,一时虚说。五湖自有深期,曾指定、灯花细说。燕子巢空,秋鸿程远,音书中绝。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点绛唇·韝指春寒


刘辰翁

韝指春寒,陇禽一片飞来雪。无言可说。暗啄相思结。双影年深,也作关山别。翻成拙。落花时节。倩子规声绝。


闻子规


李弥逊

客时春秋过半生,子规枝上最关情。
南来故国一万里,却笑子规犹乱鸣。


东湖晚步洪恩桥海棠洞三首


陈杰

百花洲前万柳堤,一川红绿醉春时。
楼台忽断见西爽,莺燕正深闻子规。


满江红·月上西窗


晁补之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水漏涩、铜壶香炉,夜霜如雪。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鸾钗重,青丝滑。罗带缓,小腰怯。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送僧之严


释智愚

对薄方话萝窗底,又握山藤破晓烟。
领取桐江到家句,子规啼在月明前。


送友人归荆南


胡宏

瞬息光阴便百年,壮时无谓此身坚。
莫随白日悠悠去,要见先民的的传。
心耻文俳似班马,眼看青紫自头旋。
望云飞鸟长天外,临水不知鱼在荃。
沈吟岩野意不展,燮理一身居屡迁。
愿学只知依孔圣,懒从禅客问因缘。
圣门子贡最明达,肯使宫墙但及肩。
天生我才朴更拙,未逢良匠入雕镌。
清漳见公二十载,论仁一句期超然。
致知两字足功力,方信能行穷化先。
南山文会未振起,公今远去岷江边。
闻说豺狼卧当路,日向黄昏休更前。
况复江城动鼙鼓,四时烽火长相连。
征轮决去曳不止,男儿性命绝可怜。
晓月子规惊别梦,冥冥空有泪痕溅。
临岐相赠要切语,慎勿使我空华颠。


陈氏童子草书歌


皎然

书家孺子有奇名,天然大草令人惊。僧虔老时把笔法,
孺子如今皆暗合。飙挥电洒眼不及,但觉毫端鸣飒飒。
有时作点险且能,太行片石看欲崩。偶然长掣浓入燥,
少室枯松欹不倒。夏室炎炎少人欢,山轩日色在阑干。
桐花飞尽子规思,主人高歌兴不至。浊醪不饮嫌昏沈,
欲玩草书开我襟。龙爪状奇鼠须锐,水笺白皙越人惠。
王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洒出惊腾势。


问春


邵雍

春归必竟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春夕(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1)谢:落。(2)楚:指湖南、湖北一带。(3)蝴蝶梦:古代庄周曾梦见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4)故园:故乡。 动:动辄,动不动。 经年:一年。(5)华发:白发。(6)五湖:泛指太湖,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译文]水已流去,花也谢落,都显得这么无情,送走春光,一直过了楚地。自己像庄周一样做梦,但梦中不是蝴蝶,而是万里之外的家,醒来但听到杜鹃鸟在枝头凄厉地啼叫,月亮当空照,已是三更时分。故乡的书信,动辄经年都收不到,花白头发,被那春光催逼着从两鬓生出来。自己是因在外有所求而不愿回去如果肯回去,也是很便当的,五湖烟波浩涉的风景有谁与我来争呢?
-------------------------------------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何庆善)

闻子规


石介

月上半峰峰树碧,子规啼苦月无色。
壮士耳边都不闻,儿女眼中泪自滴。
古人出处非关身,处兮事亲出事君。
服勤至死不敢倦,避劳择逸岂所闻。
我看蜀道诚为难,嗟尔子规何云云。
王尊九折竟叱驭,班超万里图立勋。
乘危蹈险书臣节,二人至今扬清芬。
我本鲁国一男子,少小气志凌浮云。
精诚许国贯白日,有心致主为华勋。
位卑身贱难自达,满复帝典与皇坟。
有时愤懑吐一言,小人谤议已纷纷。
宰相宽容天子慈,八年之中三从军。
从军官清吾何苦,嘉州路远尔勿语。
地不为我易其险,我岂守道不能固。
子规子规谩啼绝,断无清泪洒向汝。


蜀口枕上


刘学箕

清啸孤猿半夜啼,子规山狖共酸悲。
水风露月烟江冷,正是离人睡觉时。


水调歌头·落日澹芳草


韩元吉

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送进士卢棨东归


郑谷

灞岸草萋萋,离觞我独携。流年俱老大,失意又东西。
晓楚山云满,春吴水树低。到家梅雨歇,犹有子规啼。


偈颂六首


释深

维摩默然,普贤广说。
历代圣贤,互呈丑拙。
君不见落花三月子规啼,一声声是一滴血。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注释】:
此词作于词人在岭南卸任之时 。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 。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象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 。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
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读之令人陶醉。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在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在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