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松子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5 09:26:50阅读:108

留侯一首


刘克庄

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
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


将至陇城县


文同

数日山林间,嵬眼复倾耳。
烦襟一以换,飘若方外士。
今朝出谷口,已觉俗虑起。
可惜身上衣,斑斑遂尘滓。
回首林下游,何年赤松子。


留题灵岩寺


卞育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身浮。
祖师生郎石,古殿名般州。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等吾仙子游。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


苏轼

露宿泥行草棘中,十年春雨养髯龙。
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
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原题: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

次韵杜无逸西园独坐九绝句


傅察

前辈不可见,古道邈难寻。
何时赤松子,相与归山阴。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缺一韵)。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


苏轼

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原题】: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

道士周玄初鹤林行


刘基

鹤林道士轩辕徒,以飙为轮雷为舆。
开山养鹤作骐骥,上下二仪周六虚。
雏成洗髓扶桑窟,缟练羽毛曈铁骨。
声飘碧落玉清扬,影拂太微云灭没。
永夜月明风满林,竹柏戛击笙箫音。
云是旌阳许县令,蹑蹻佩剑来相寻。
靡蓱西枝摇倒景,借去林间两丹顶。
伐蛟北海奠玄冥,斩蜃南讹封浪井。
上穷列缺旁九围,却过度朔山中归。
归来赠我桃树枝,朱衣赤郭手所持。
令我鞭龙扶虓虎,摄缚臊魃如奴虏。
授我尧时松子诀,转睛出电嘘成雨。
钟山秀色连冶城,百花绕屋风泠泠。
焚香独坐诵《真诰》,坠露点滴流华星。
土伯骏奔从号令,鹤鸣闻天空谷应。
寥阳宝殿歌《步虚》,河汉当窗回斗柄。
嗟子衰朽杂病攻,盈颠素发吹秋蓬。
空余硬骨如瘦鹤,因子致意浮丘公。


谢柳全叔县丞寄高丽松花


曾几

幽人所住空山里,老树皆作虯龙起。
但知树底听松风,不见风前落松子。
三韩华萼手自开,其间琐碎如婴孩。
请因贾客诏君长,二十馀年无使来。


春日登金华观


陈子昂

白玉仙台古。
丹丘别望遥。
山川乱云日。
楼榭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
虹飞百尺桥。
还疑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注释】:
春日登金( 一作九 )华观
白玉仙台古( 一作上 )。
还疑( 一作逢 )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一作招 )。

宣徽使张安道生日


苏辙

従公淮阳今几年,忆持寿斝当公前。
祝公齿发老复少,岁岁不改冰霜颜。
扫除四海一清净,整顿万物俱安全。
今年见公商丘侧,奉祠太一真仙官。
身安气定色如玉,脱遗世俗心浩然。
幽居屡过赤松子,长夜亲种丹砂田。
此中自有不变地,岁阅生日如等闲。
门前贺客任填委,世上多故须陶甄。
秋风坐见蒲柳尽,岁晏惟有松柏坚。
斯人未安公未用,使公难老应由天。


老叟


赵希迈

鬓发如霜心未灰,尚营活计待将来。
岭头尽日敲松子,犹向山园空处栽。


玉霄峰


胡融

青冥玉霄顶,静夜无纤埃。
手携赤松子,拂石坐苍苔。
众瓢呼海月,长蜡贯金罍。
挂剑桂树枝,洗手天河洄。
我欲铲崖嶂,涉海登蓬莱。
要观中州碑,鼓枻云涛堆。
风波虽可越,长鲸正崔嵬。


次韵梅山弟醉吟七首


陈著

开眼门外世梦短,忘情樽前閒意长。
邂逅当有赤松子,歌舞何用楚兰香。


谢从义参军自京还言危中书见问且讶无书因寄


陈基

参军过我夷白庵,为言廊庙高岩岩。
故人谁为国柱石,临川先生危大参。
猥蒙问及且见讶,十载尺书无一缄。
忆昔相从客燕赵,削去崖岸无猜嫌。
辱陪五更佐三老,劝讲《六经》陈二南。
御史不容丞相忌,司隶侧目宫臣谗。
脱身党籍走吴楚,托迹丘园求孔聃。
孰令展禽三见黜,自分嵇康七不堪。
平生不解带刀剑,晚岁强使闲韬钤。
髀消怕骑将军马,面皱羞着从事袒。
折冲师旅非夙习,奔走戎行真可惭。
危言重畏速官谤,微禄不逮供亲甘。
慰情屡抱鞶丝女,与国未办添丁男。
胡为长年在道路,席不暇暖突不黔。
几回乞身向藩省,未许曝背归茅檐。
终当投核谢寮友,径去结屋依山岚。
鄙夫出处盖如此,为报先生聊口占。
先生事业则异是,论道经邦民具瞻。
早令四海偃兵甲,尽遣百姓趋农蚕。
时和岁丰我所愿,功成身退公当谙。
它年若访赤松子,一笑相逢掀紫髯。

【原题】:
谢从义参军自京还言危中书见问且讶无书因寄谢

访隐者


叶绍翁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赋咏得神仙诗

南北朝
阴铿

罗浮银是殿。
瀛洲玉作堂。
朝游云暂起。
夕饵菊恒香。
聊持履成燕。
戏以石为羊。
洪厓与松子。
乘羽就周王。


赠杨先辈


马戴

平生闲放久,野鹿许为群。
居止邻西岳,轩窗度白云。
斋心饭松子,话道接茅君。
汉主思清净,休书谏猎文。

题:一作《送杨之梁先辈》。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与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傭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象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陈邦炎)

谒陶隐居祠呈郎中张声华


陈庚生

炼就灵丹岁月赊,药炉丹灶旋成洼。
庭空响落山松子,路远香迷野草花。
旧事谁能问□水,神仙今已在东华。
田翁犹酹先生酒,乱纸飞钱噪暮鸦。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