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含有觚棱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5-01 16:16:35阅读:123

鲜于大任自东南归唐安遗予张安国所作水调歌


晁公溯

去蜀游东吴,举头望赤霄。
君之门九重,觚棱郁岧嶢。
是中盛文物,簪笔立汉朝。
规摹觉地雄,气象知天高。
计其所从客,皆是夔与皋。
平生闻张公,磊落一世豪。
示我水调歌,奴仆可命骚。
尚想挥翰时,淋漓宫锦袍。
问子何归来,远指万里桥。
答云怀乔木,聊复访衡茅。
未嗟功名忤,非惮道路劳。
不见廊庙具,乃对簿领曹。
明年买扁舟,鼓枻出下牢。
西府有故人,亦应遣弓招。

【原题】:
鲜于大任自东南归唐安遗予张安国所作水调歌墨本一轴且云明年复往吴下喜简作此

友直轩


曾几

友义丧来久,琢磨复谁能。
金鉤被采录,绝弃朱丝绳。
直哉少稷甫,一室清于冰。
危坐对书帙,曲几非所凭。
日暮无人来,疏篱上寒藤。
惟有手种竹,挺然得其朋。
风低与雪重,抢地如弗胜。
政使可断折,天姿谅难凌。
物或乱真赝,君其别淄渑。
攘羊而证父,是子乌足称。
所以贵温润,不令见觚棱。
要我细商略,此言有师承。


春帖子词·夫人阁十首


宋祁

日照觚棱万户春,细风轻雾淡嘉辰。
一番宫柳黄烟重,百种盘蔬紫甲新。


十二时/忆少年


无名氏

千年运,五叶升平。法扆坐中盈。天高日润,雷动风行。三万里声明。灵台偃伯仆边兵。事农耕。一气重滋萌。万宝迄登成。天生嘉谷,博硕又芳馨。罄齐精。谒款谢嘉生。神明地,当阳定,天位来助见人情。壁珪葱璨,金石铿鈜。仪礼盛西京。灵祈喜、福绿来盈。咏夷庚。幔城班上笏,銮路趣还衡。觚棱双阙,赭案切三清。动欢声。恩泽遍寰瀛。


次韵奉酬赵校书子直


林光宗

雁塔新题墨未乾,去年灯火向秋阑。
趣看天禄青藜杖,怕著王孙紫绮冠。
好在三山寻浩渺,何如一纸问平安。
觚棱皎月无人到,玉糁初成许共餐。


汴河


孔武仲

荥渠斜与昆河接,河远渠悭几可涉。
狂霖一涨高十寻,迅泻东来比三峡。
崩腾下与淮泗会,清泚亦容伊雒杂。
横空九阙真垂虹,怒卷千艘如败叶。
祗堪平地看汹涌,何事乘危理舟楫。
共夫鹅鹳行天上,遥与谷中相应答。
但忧心手一乖迕,巨舶高墙两摧折。
而余进退久安命,揭历以望初不慑。
妻孥亦已惯江湖,笑语犹如泛山狭。
鸣弓击柝惊夜盗,掘茹捞蝦佐晨馌。
时登绝径步榆柳,或面荒陂看凫鸭。
我生东南趣向野,挥弄清溪看苕霅。
枕流漱石真所便,履浊凌险终未惬。
觚棱渐喜金阙近,釜甑何忧米盐乏。
浑如海客泛枯槎,缭绕明河望阊阖。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杜牧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
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诗曰:鞗革金厄,盖小环。]
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
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黏红。
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宫。
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

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
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

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皂囊封。
期严无奈睡留癖,势窘犹为酒泥慵。
偷钓侯家池上雨,醉吟隋寺日沉钟。
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
祥云辉映汉宫紫,春光绣画秦川明。
草妒佳人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
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

丰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
白鹿原头回猎骑,紫云楼下醉江花。
九重树影连清汉,万寿山光学翠华。
谁识大君谦让德,一毫名利斗蛙蟆。
[圣上不受徽号。]


雪咏


曾巩

雪花好洁白,不待咏说知。
区区取相似,今古同一辞。
薛能比众作,小去笔墨畦。
谁能出千载,为雪立传碑。
四座且勿歌,听我白雪诗。
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艰难。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
草萌各已动,梅花开最繁。
炉火殆可谢,衣絮谁复言。
推排腊已过,一变天更寒。
飘风动木石,激射难出关。
深房拥高燎,领肘曾不温。
仰视云压叠,垂欲藉屋山。
元气不复呵,飞鸟折羽翰。
谁排河汉流,欲堕莽苍间。
道为黑风遮,凝冻无住著。
纷纷成片缕,六出非刻削。
初时漏余滴,杂雨犹可恶。
迤逦纵飞洒,熊状不可名。
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
或弱久宛转,或狂自轩腾。
群来信汗漫,孤飘亦零丁。
屋角初渐斑,瓦沟忽皆平。
坳漥一已满,茅茨压将倾。
树木遍封裹,冈山助峥嵘。
阶除断纤秽,池台有余清。
流尘寂已掩,物象窅皆明。
厨烟或中鑱,里表仍孤擎。
长街隐缺甃,荒城混觚棱。
沙水渺相合,扁舟在图屏。
啄草鸟雀踪,篆字贵纵横。
顿惊宇宙内,侈丽皆天成。
引望谁倚楼,秀色乱目睛。
永怀衡门士,辛苦守六经。
山藜不充腹,笔砚久已冰。
柔茵坐中堂,谁问公与卿。
世事泊无意,烛换犹飞觥。
文犀压朱箔,阳春谢秦筝。
所处殊处所,苦乐固异情。
谁致此不齐,上天意何营。
苍苍不可问,奕奕洒未停。
明晨起相处,寒日已满窗。
井甃破圆素,砌苔还故苍。
万物去覆冒,颜色皆复常。
融为大田水,其流日滂滂。
方塘接深甽,澄彻碧玉光。
岂惟疠疫消,庶验百谷祥。
愿彼守经士,幸可继糗粮。
忧民既非职,空致新诗章。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刘克庄

曾立龙墀忝近臣,深知玉座最忧民。
近传奎画蠲租赋,稽首觚棱祝圣人。


九日寄诸弟


范祖禹

白发宜新酒,黄花似去年。
怀归双剑路,极望九秋天。
乔木西山外,觚棱北斗边。
遥知行乐处,药市隐真仙。


木兰花令


仇远

月堕觚棱寒鹊起。露拭秋空清似水。西风昨起过江南,红叶黄芜三四里。香莼先近幽人齿。断杵偏来征客耳。沧洲无路迷将归,□叠楚山□梦里。


中原民谣·燕京小


周麟之

燕京小,钜防络野长蛇绕。
展辟城池数倍宽,帝居占尽民居少。
通天百寻展十重,金爵觚棱在半空。
万户千门歌舞窄,不知九市人声寂。
时时日噎盲风来,杀气冥蒙胡舞塞。
旧来寝处穹庐中,今乃燕坐阿房宫。
犹嫌北方地寒苦,又欲南向观华风。
汴都我宋兴王宅,二百年来立宗祏,
一朝飞瓦下云端,尽毁前模变新饰。
故老恸哭壮士讙,吾宁忍死不忍观。
只恐金碧涂未乾,死胡溅血川原丹。
群儿拍手歌相和,此地宁容犬羊涴。
旄头夜落五云开,还与吾皇泰微坐。


题虎丘寺


九皋声公

有客题诗海涌峰,高怀渺渺托冥鸿。
勾吴伯业荒烟外,梵塔觚棱杳霭中。
石坐千人停可月,剑埋三尺水还风。
目前无限登临意,古木苍藤叫郭公。



王悦

觚棱脱脱风尘表,峭壁垂垂日月低。


瑶台第一层·寥廓澄清


史浩

寥廓澄清。人正在、瑶台第一层。瑞霭深处,蕊宫掩映,金碧觚棱。异花非世种,蔼剩馥、紫雾飞腾。有仙驾,过吾庐环堵,少驻云軿。俄惊。重壶叠巘,顿然潇洒俗尘清。佩环声里,宝觥潋滟,舞态娉婷。祝言千岁寿,仍更予、五福川增。返蓬瀛。问今朝兹会,昔日谁曾。


廷唱日待漏丽正门


姚勉

觚棱片月影将西,鹄立宫门待启扉。
骄马似龙旗似雨,不知谁是状元归。


秋娘诗并序


杜牧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
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
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
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
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
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嘘唏。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我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水调歌头·一叶堕金井


袁去华

一叶堕金井,秋色满蟾宫。婵娟影里,玉箫吹断碧芙蓉。缭绕宫墙千雉,森耸觚棱双阙,缥缈五云中。郁郁葱葱处,佳气夜如虹。
日华边,江海客,每从容。青钱万选,北门东观会留侬。堪叹抟沙一散,今夜扁舟何许,红蓼碧芦丛。无地寄愁绝,把酒酹西风。


霜花腴 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

近代
王国维

海漘倦客,是赤明延康,旧日衣冠。
坡老黎邨,冬郎闽峤,中年陶写应难。
醉乡尽宽。
更茱萸,黄菊尊前。
剩沧江、梦绕觚棱,斗边槎外恨高寒。
回首凤城花事,便玉河烟柳,总带栖蝉。
写艳霜边,疏芳篱下,消磨十样蛮笺。
载将画船。
荡素波、凉月娟娟。
倩郦泉、与驻秋容,重来扶醉看。


念奴娇 送陈正言


家铉翁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下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
该词是作者羁留北方,送陈正言南归时所作。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被迫乞降。家铉翁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充元任祈请使,先后奔赴元大都和大都,从此被扣留于北方,直至八十二岁高龄时,才被放归,此时南宋早已灭亡,已是至元三十一年了。
以“南来数骑,问征尘”二句起笔,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所以碰到从南宋来的人就向他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家铉翁北赴之后,南宋流亡小朝廷继续坚持斗争,这里,作者关心的,可能就是这种反元斗争形势 。“耿耿”两句,写出作者(也可能包括陈正言在内)的孤忠与气节 。“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如磐石一般的坚固,同时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种种磨难。磨难愈重,他的志向就愈加坚定,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但因为作者身在北地,远离祖国,其孤忠不被人知,故云“唯有老天知得”。“短棹”五句,则转入对丙子(1276)之难的回忆。这五句所写乃是南宋临安被破的过程 ,其惨痛之情状 ,令作者终身难忘铭心。“短棹浮淮,轻毡渡汉”,是写元军南下。元军渡淮 ,揭开了亡宋战争的序幕;而元军(元人戴毡笠,故这里以“轻毡”称之)渡汉水,则直接导致了临安的陷落。元军在襄樊战役之后,立即潜兵入汉水,水陆并进,与渡淮元军互相呼应,势如破竹,于是在德祐二年正月 ,兵临临安城下。“回首觚棱泣”是写作者在北赴途中回望京城宫阙而失声痛哭。“觚棱”,即觚稜 ,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家铉翁作为其中之一的祈请使登舟北赴时,宋帝后还没有出降。但他刚至大都,还没来得及向南宋朝廷报告祈请情况 ,三宫被掳北迁的惨剧随即发生 。词中“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指的是这一历史事件。“清跸 ”,指皇帝出行时,清道戒严,这里指宋三宫北迁。事变大而迅速,故加“惊”字。大都、临安相距三千余里 ,故云“天外”。以上这五句,写事变接踵而起,连用“短棹 ”、“轻毡”、“回首”、“欲上”、“惊传”等语词,语气急促,有倏忽千里之势,作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心头的压抑悲怆,历历在目。词的下片写作者被扣留北方后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以及作者慨然面对 ,毫不动摇的气节风骨 。“路人”五句,写作者引苏武自喻。“昔汉家使者”,指苏武,由“路人指示荒台”句看 ,苏武“曾留行迹 ”的“荒台”,正在作者眼前。所以,“曾留行迹”,既是写苏武的经历,也是写作者自己遭际。以喻作者与苏武当年处境相同 。“我节”两句,是将自与苏武并提并论,苏武持节漠北,最终不改初衷,而作者也同样是“我节君袍雪样明”。作者是奉南宋朝廷的使命北上的 ,与当年的苏武一样,也是持“节”而行,而且,最终也同苏武一样 ,虽羁留北方而忠节不改。也同苏武一样,“君袍 ”,这里是指南宋的服装,他至上都之后,不改变服装,而且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批准。家铉翁身处绝域,不变节,不易服,贞如冰雪,故云“雪样明”;其心迹行事,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所以说“俯仰都无愧色 ”。结处“送子”五句,是送别陈正言的话,意思有两层,一是趁您堂上“慈颜未老”,正可回去与家团圆承欢,并享三径馀乐。“三径”,即指隐居故园,是用蒋诩故事。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归故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二是表示自己不易其节。这层意思是通过回答故人询问的形式来表现的,一片赤城之心寓于委婉的言辞之中 ,虽不是表面上的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但读来却更令人感慨不已,由衷叹赞。从家铉翁的《则堂集》看,大约凡友朋回南,他送别时总要表达同样的心情。
此词上片虽从眼前现状落笔,但主要还是写对过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多用赋笔的手法,下片则重在抒写自己的心情与气节。在异域之中送别具有同样遭遇的友人回到也同样为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地方,最容易让人激动感伤。同时也激励他人,作者送别友人,只能依旧在北国羁留,心中的愁苦可谓至深。然而作者却并未伤悲沉沦,而是以此自励,鼓动起感动天地的忠节气慨。这种词,是一般送别词所无法比拟。至今读之,依旧觉其中蕴藏着一种坚如磐石的沉稳和不可征服的坚韧力量,不禁为之掩泣,为之勉励。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