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厚学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集锦

关于漏声的诗句

作者:admin来源:厚学诗词网发表于:2020-04-06 19:38:47阅读:85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注释】: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 ,同时用“ 远 ”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 ,用“春 ”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 时见双燕语风樯 ”。“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 ,从侧面补叙“ 相留相送”中的情意。“ 满目 ”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 千里 ”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 ,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 ,都极有分量。“ 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 。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 烟树正苍苍 ”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 !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 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 。然而漏残焰短 ,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 。词用“ 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 ;而“一身将影 ”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 ;至“ 向潇湘 ”三字虽只引入地名 ,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 ”一句 ,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 ,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 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 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 魂梦亦凄凉 ”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 ;“无语对斜阳 ”既呼应“ 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 。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 ,使词作首尾连贯 ,浑然一体 。此外,结处出现“ 无语对斜阳 ”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 相留相送 ”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赠李崇义应童子科长歌


江湘

通经应童科,诗书尤所长。
生儿有如此,族党真有光。
五车举舌端,观者绕回廊。
崭新露头角,志气何坚刚。
七岁古所难,一目书五行。
毋乃天帝孙,为织云锦裳。
自觉我形秽,明珠在我傍。
麟经穷终始,猿臂射艺场。
覆诵公堂上,时维十月阳。
同僚发嗟叹,喜子同举觞。
我非韩昌黎,附绪寻茫茫。
犹拟作一序,如送童子张。
读书宜闭门,不迎亦不将。
六经漱芳润,闇然名日彰。
上书愿鬻汉,负鼎期干汤。
幼学欲壮行,少年非所当。
细字缀语言,漏声夜未央。
短檠提案前,帘幕风露堂。
博洽精经史,纵横鹜皇王。
逢源欲深造,不息思自强。
上必希贤圣,下期为隽良。
时乎时不再,夜气毋牿亡。
缅想唐宗室,姓名今馨香。
长吉非凡流,劲词摩穹苍。
锦囊搜佳句诗体轹齐梁。长源有仙骨,
頫笑余子忙。鸣珂乃言志,
宁忍驹服箱。卓哉二君子,
驰声翰墨场。愿子勉未至,
多歧戒亡羊。举动思古人,
远到胡可量。召见金銮殿,
承恩七宝床。假直秘书阁,
遍览万卷藏。此是君家事,
射策宜为郎。万人吾往矣,
所向俱披猖。蝜蝂戒缘高,
失手千丈强。散仙戒追陪,
埃壒惊劻勷。顾我理一同,
强颜补千疮。催科政何拙,
劝民务农桑。戴星廑出入,
艰险身备尝。未寻三径盟,
徒积九回肠。为米耻折腰,
卜居筑林塘。我赋归去来,
观子鹏路翔。


秋夜寄江南旧游


武元衡

寥落九秋晚,端忧时物残。隔林萤影度,出禁漏声寒。
愁雨洞房掩,孤烛遥夜阑。怀贤梦南国,兴尽水漫漫。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


欧阳修

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


浪淘沙·秋杪喜新凉


曹勋

秋杪喜新凉。烟淡池塘。团团岩桂作风光。多少水云萧散意,都付芬芳。雨逐漏声长。小院回廊。枕边清梦几悠扬。只恐四檐声未断,洗褪幽香。


皇太后合春帖子


周南

濯龙宫馆漏声徐,閒把黄庭味道腴。
侍女不持珠玉玩,争传文母浣衣图。


鹧鸪天·风约微云不放阴


无名氏

风约微云不放阴。满天星点缀明金。烛龙衔耀烘残雪,羯鼓催花发上林。河影转,漏声沈。缕衣罗薄暮云深。更期明夜相逢处,还尽今宵未足心。


长信宫


无名氏

细草侵阶乱碧鲜,宫门深锁绿杨天。珠帘欲卷抬秋水,
罗幌微开动冷烟。风引漏声过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
独挑残烛魂堪断,却恨青蛾误少年。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释慧远

今朝六月初五,明眼衲僧难睹。
惊回座□□龟,咬杀街头石虎。
磨镇旗,挝铁鼓,
破口羊治闲佛祖。起坐相随独自行,
夜漏声沈日卓午。


秋夕不寐呈谏长乐道龙图


司马光

雨气和灯晕,霜寒入漏声。
疏篱过萤影,腐叶掩虫鸣。
兵壑达初愿,簪裾徇外荣。
丹心终夜苦,折发诘朝生。
恩与乾坤大,身如草木轻。
何阶致明主,垂拱视升平。


醉落魄/一斛珠


沈端节

红娇翠弱。春寒睡起慵匀掠。些儿心事谁能学。深院无人,时有燕穿幕。漏声滴尽莲花萼。静看月转西阑角。世情一任浮云薄。花与东君,却解慰流落。


鼓楼怀古


杨志

兴废何年事,无由问老成。
代为兜率地,留得古楼名。
石塔添潮影,铜壶断漏声。
我来空吊古,恨不赋芜城。


舟中


陆游

龛山古戍更漏声,白塔小市灯火明。
六十年间几来往,依然恻怆路傍情。


喜怀古上人见访


魏野

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
漏声过半夜,月色近中秋。
雅道玄须到,权门险莫游。
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


琴歌


白玉蟾

月华飞下海棠枝,楼头春风鼓角悲。
玉杯吸乾漏声转,金剑舞罢花影移。
蘂珠仙子笑移烛,唤起苍潭老龙哭。
一片高山流水心,三奏霓裳羽衣曲。
初如古涧寒泉鸣,转入哀猿凄切声。
吟猱撚抹无尽意,似语如愁不可听。
神霄宫中归未得,天上此夕知何夕。
琼楼冷落琪花空,更作胡笳十八拍。
君琴妙甚素所悭,知我知音为我弹。
瑶簪琅佩不易得,渺渺清飚吹广寒。
人间如梦只如此,三万六千一弹指。
蓬莱清浅欲桑田,君亦辍琴我隐几。
为君歌此几操琴,琴不在曲而在心。
半颦如苦万绿缕,一笑不博千黄金。
我琴无徽亦无轸,瓠巴之外余可哂。
指下方尔春露晞,弦中陡觉和风紧。
琴意高远而飘飘,一奏令人万虑消。
凄凉孤月照梧桐,断续夜雨鸣芭蕉。
我琴是谓造化柄,时乎一弹混沌听。
见君曾是蘂珠人,欲君琴与造化并。
昔在神霄莫见君,蘂珠殿上如曾闻。
天上人间已如隔,极目霭霭春空云。


菩萨蛮·宛如姑射人冰雪


仲并

宛如姑射人冰雪。知公不负佳风月。莫放漏声残。清风生坐间。赏春心未足。翦尽尊前烛。此乐自难忘。一觞还一觞。


春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


司马光

玉漏声残金殿开,乘舆清跸问安来。
尽将草木欣欣意,同与新春人寿杯。


和友人秋怀


卫宗武

林薮发枯山敛眉,凛秋岂但楚臣悲。
翩翩莺燕知何往,猎猎鹰鸇正得时。
残雨晓添衣气润,新寒夜厌漏声迟。
悲风入调须频奏,妙趣惟庆心自知。


婆罗门引·涨云暮卷


曹组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河淡扫澄空。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佳人未逢。叹此夕、与谁同。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凝泪眼、泣尽西风。


庆春泽·灯火烘春

不详
刘镇2

灯火烘春,楼台浸月,良宵一刻千金。锦步承莲,彩云簇仗难寻,蓬壶影动星球转,映两行、宝珥瑶簪。恣嬉游,玉漏声催,未歇芳心。笙歌十里夸张地,记年时行乐,憔悴而今。客里情怀,伴人闲笑闲吟。小桃未静刘郎老,把相思、细写瑶琴。怕归来,红紫欺风,三径成阴。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集锦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Copyright © 2012-2022 厚学诗词网 版权所有